在戶外山區,
煮沸一杯開水,倒入脫水米中,三十分鐘後,即可吃到電鍋煮出來似的白飯~
省瓦斯(輕量化)
又超方便(不會煮飯失敗)的好方法~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首先
必須先拿點銀兩,買幾項利器~
(1).一台蔬果乾燥機,約兩千多元,網路上有多種附加產品搭配販售。
建議選擇配備三個加高型烘架的規格 (另外可自行再加購兩三個低烘架),
至於隨機贈品的方案,我個人是選擇附贈真空罐的專案,覺得那真空罐還不錯用。
高烘盤(架)與低烘盤(架):
高烘盤,較方便烘稍有厚度的食物:
低烘盤,若烘白米飯則須攤得很平,有點麻煩:
(2).因為白飯顆粒小,直接用烘盤會往下層掉,所以必須先放置一個細孔的托盤:
自製白鐵細網盤,或直接買個包壽司用的捲簾,或自行發揮想像力找個適當的東西~
※ 買白鐵細網 (很便宜,數十元就夠用了),剪成適當大小,並將邊緣適當收邊(以免爾後不小心被刺到):
建議大致剪成八邊形即可,若剪得越接近圓形,邊緣出現的細刺會越多(較難收邊)。
可放入烘盤即可,不須一定要求太"圓"滿 (因為圓形收邊真的有點麻煩)
下面這白鐵細網盤則是剪成正方型,再用白鐵線固定收邊,可減少邊緣刺,也較稍有盤樣,不會軟趴趴的。
但覺得最完美的還是用鋁片壓邊,將所有的白鐵細尖端都包在裡面(改天製作好了再來補貼圖吧)。
若嫌麻煩則可先直接用包壽司用的竹捲簾,效果也是ok的,
但因為捲簾厚度較厚些,米飯就得攤得薄平一些(稍費事),可同時烘的米飯就少了些,
且烘乾過程中的通風性當然是比不上白鐵網,但卻是最方便的:
有了上面的兩項利器,就可來輕鬆製作脫水(乾燥)米了~
(1).巧婦難為無米之炊,首先當然先要有一鍋飯。
先用電鍋煮一鍋白飯:
為了避免煮出來的白飯太軟太濕,內鍋的水可放得比平常少一點點,煮好後,可將飯翻一翻以便讓水氣散發掉,
當然若這些動作都省略也是OK的啦。
(2).將白飯放到烘盤內的自製白鐵烘網上。
若是使用高烘盤,就不需多費事去將飯攤得很平,一次可烘的量也較多些。
約8小時之後:
因為一開始的飯不易弄得一粒粒,所以烘乾後,難免會凝結成大餅狀,
但只要用手稍折碎即可,
通常烘乾中途,過去觀察時就可順便稍折一折,然後繼續烘。
不嫌麻煩的者,甚至也可放到大碗公內,再拿小碟子輕輕壓碎~
覺得也不須刻意一定要壓得粒粒分明,以免底下的粉狀細碎太多(細碎當然也仍可一起食用啦)。
再稍為烘一下,讓剛折斷的米粒間隙可再乾燥些,也可除去被手沾了的濕氣。
之後就大功告成,
可裝罐備用。(建議放在真空罐或冰箱保鮮)
若以前曾用過日本進口的超貴(一包120元以上)的脫水米~
使用過的袋子可別丟棄了,
因為這袋子保溫效果超好,且裡面畫有注水線,很好用。
(若沒這袋子,據說拿裝茶葉的鋁箔袋子亦可,但筆者尚未測試過)
洗淨後,收集備用~
出隊前,分別將200公克的自製脫水米裝一包(和原裝脫水米相同重量),
食量較小者,一包可做兩餐份(晚餐+早餐),
食量稍大者,或胃口超好時,一餐幾乎可吃掉一包份(約有兩碗飯的份量)。
晚餐吃不完的,可隔天早餐煮成稀飯,或加到湯包的湯頭裡面當鹹(或甜)粥吃,很簡便,也不浪費。
在戶外時,
只須煮一小鍋水,
將滾燙的熱水注入袋中,達到注水線
(加到注水線的水量測量結果約為330cc,若想吃軟一點的,則可多加一點點),
並將袋口用橡皮筋束緊,
然後靜待約30分鐘後,即可食用。
事先若加幾顆蒜頭,則成蒜香飯。
將袋口稍往外翻折,即可直接用湯匙食用,可省一個碗。
挑三四樣自己喜歡的簡單、少量配料,
例如肉乾、肉條、肉鬆、花生、洋火腿、.......,
家事先煎過的香腸或鮭魚、炒過的小魚乾、.....,
或直接買了賣場的肉醬罐等等,
也可先在飯內灑些香鬆.....,
很簡單地就能飽餐一頓。
再煮個開水,沖泡個好吃的湯包(當然也可自行額外斟酌加料囉),
簡單、迅速、方便、又不錯吃!
若想吃泡飯,
直接將脫水米放入煮湯包的湯頭裡一起煮,就不需等熱水泡成飯的時間了,
這也是一種更快的不錯吃法哦。
相關文章:5Kg脫水米製作
相關文章:脫水米(乾燥飯)之烘網DIY補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