渡溪技術--鐘擺橫渡法
利用鐘擺主繩(擺長)的拉力,加強支撐先鋒橫渡者站立的穩定性,並配合適當的收放繩技巧(擺長變化),架構成可逐步前進也可緊急撤退的安全渡溪技術。
適用時機:溪水湍急或深度已達到大腿,失足或滑倒有可能被沖走的溪流橫渡。
基本器材:長度至少河寬2倍的繩索兩條、鉤環數個、渡溪者穿安全吊帶或繫安全繩環。
(1). 先鋒者A渡溪方法:
1-1 基本確保型:先鋒橫渡_單繩確保:
確保者B位於岸邊稍上游處,握住主繩,當作鐘擺的固定點,
先鋒者A則將繩索之另一端固定(使用活結較佳)於自身安全吊帶上,手握主繩輔助身體平衡,
循著鐘錘擺盪的路徑或垂直對岸的方向(B需逐漸給繩使擺長逐漸增長),逐步渡溪到對岸。
若中途跌倒需撤退時,確保者B迅速收繩將A拉回,並同時逐步往下游移動,
以免A在被回拉過程中,因逆流水阻過大而往下沉或吃水。
1-2 加強確保型:先鋒橫渡_雙繩確保:
若水流力量強大,預估A若中途需緊急撤退,上述基本型可能難以迅速順利拉回時,
則在A安全吊帶上多繫一條副繩,另增派一名確保者C幫忙確保。
A需緊急撤退時,確保者B及C都依基本型的拉回動作(迅速收繩並同時逐步往下游移動)將A拉回岸上。
(2). 後繼者 D渡溪方法:(除了第一位渡溪的先鋒者及最後一位渡溪的收尾者外之其他隊員均屬後繼者)
2-1 基本確保型:後繼者橫渡_單繩確保:
主繩兩端固定於兩岸的確保者(A、B)吊帶上或岸邊的實物固定點上,
渡河對岸之固定點之設置需稍偏下游,以便橫渡者可順流而減少水阻力,
橫渡者的吊帶與主繩間以”短繩+鉤環”連結確保,連結的總長度約半個手臂為佳,
橫渡時以雙手握主繩增加平衡。
婕端拍攝 小龍拍攝
2-2 加強確保型:後繼者橫渡_雙繩確保:
遇較難通過的地形時,在橫渡者身上再多繫一條確保繩(副繩),
另增兩位確保者(C, E) 握住該繩索,可協助拉過對岸或緊急時拉回原岸。
(3). 收尾者E渡溪方法:
3-1 基本確保型:收尾者橫渡_單繩確保:
隊伍之最後渡溪者(收尾者),以類似先鋒渡溪的方法,循鐘擺的路徑橫渡,
確保者則是運用先鋒撤退時的確保方式,逐步往下游移動並迅速收繩將E拉至岸上。
3-2 加強確保型:收尾者橫渡_雙繩確保:
若水流力量強大,則預先在E安全吊帶上多繫一條副繩,
確保者A及B都依先鋒撤退之拉回動作(迅速收繩並同時逐步往下游移動)將E拉至岸上。
注意事項:
1. 實際運用以上渡溪技術前,宜先在較安全的水域練習過。
2. 長距離橫渡的主繩,宜使用較不吸水的浮水繩,以減輕水阻力。
3. 過溪前應先仔細觀察地形,選擇較寬、緩、淺的河道,比窄、急、深的河道容易通過且安全。
4. 急流或水深達大腿(較易被沖走)時,若無安全吊帶者,亦應以繩環繫腰部確保,切勿徒手握繩冒險而過。
5. 主繩的確保端(最末端)可固定在確保者吊帶上,以防緊急時整條主繩脫出,喪失確保的機制。
(PS:此文曾刊載於台灣山岳雜誌)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