溯溪活動的眾多常用名詞中,多年以來仍有許多名詞尚未予以確確定義

例如  一條溪流應溯到什麼程度才算「溯源」?

溯至乾枯無水之處

還是溯至兩座山稜線的低鞍處

或是應溯至源頭附近的最高山頭

爲了平日言語溝通及資料記錄上的統計歸納需求,與常做記錄資料的先進討論後,

大致彙整釐定了一些最常用的溯行名詞之定義,

同時將"四季溯溪"沿用多年,但可能會有溪友誤以為是「溪流難度」分級的「初級溪、中級溪、高山溪」之溯行分類予以變更。

或許未必完美,但總算有個較明確且實用的定義及歸類 ~


    名                   詞                                          定                               義
 溪流發源地  溪流集水區之最高山頭(即該溪流水源頭附近的最高山頭頂點)。
 溯源  溯登至溪流乾沽無水處之水源頭(唯若源頭為明顯湖泊者,則以溯至該湖泊即視為溯源)。
 溯源登頂  「溯源」且登頂「溪流發源地」。
 溯登  通常用來概述「溯行至某個地點」,但不特別強調說明是否完成「溯源」或「溯源登頂」。
主溯溪流(主要溯溯行溪流)  若同一個活動,一併溯行主流及支流時,若有完成溯源則視支流為該活動之主要溪流,否則以溯行距離較長者為該活動之主要溯行溪流。
 溪段  溪流的某一段落。
 近郊溪行程  通常可一天往返的近郊(短程)溪流溯行活動,歸納為「近郊溪、短程溪行程」,稱為「近郊短程溪行程」,簡稱「近郊溪行程」。
(註:若有通常可一天往返之高山溪谷行程,亦歸納為此類行程,唯可特別註明為「高山地區之短程溪谷行程」)
 次高山溪、中下游溪行程  通常需兩天(含)以上才能往返,且主要溯行溪流之發源地海拔高度低於3000M,或發源地高達3000M但溯行溪段的高度皆低於2000M者,都歸納為「次高山、或中下游之溯溪行程」」,稱為「次高溪、中下游溪行程」,簡稱「次高中下游溪行程」。
 高山溪行程  通常需兩天(含)以上才能往返,且主要溯行溪流之發源地海拔高度達到3000M以上,且溯行溪段的高度有達到2000M者,稱為「高山溪行程」。

[註]:若原本規劃的行程屬「高山溪行程」,而溯行高度尚未達到2000M即因故撤退,則溯行資料庫仍應將此活動歸類為「高山溪行程」,唯應備註說明"撤退"(並詳載撤退地點之海拔高度等資訊)。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dar99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