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內心似乎缺少那份應有的感動~

溯行
上升兩千七百多公尺後,
溯源登頂了台灣最高峰--
玉山



出發時的人與背包:


前段的峽谷不斷,但因海拔不到一千五,水溫還不太冰冷。


通過各種地形是一種智力、體力與技術的呈現,也算是一種藝術的表現吧!


在巧奪天工的自然峽谷中,展現渺小人類的偉大壯志!


浮游小人物的成功關鍵,在於團隊的默契是否充分!


 當然,相當程度的一些溯行技術,也是不可或缺的必備因素。


峭壁雖險峻,卻常令人驚艷、讚嘆!


有互助的前因,才可能有溯行成功的後果。


有些地形須靠高超的攀登技巧去克服。


先鋒攀登者常須冷靜而寂寞地面對最危險的時刻!


後段溪谷的一些美麗瀑布群:


溯源前的陡峭破碎地形易上(?)難下:


一顆落石馬上會繃緊九顆心!

我們九人宛如走在同一鋼索上的生命共同體!



溯源登頂台灣最高峰

全體夥伴合照


或許是因為
畢竟日本人多年前就已領軍溯行過的溪谷路線。

雖然可蒐集到的確切參考資訊甚為匱乏,
但溯行起來
總還是覺得
少了以往溯行國內首溯行程那種探勘未知的
"激情"感受!

況且,此行程的難度,
雖仍有其相當的難度與危險性(技術性不低),
但整體來說,
還是比以前溯行過的某些高山溪谷行程簡單了些,也順利了許多,
也或許是因為有此
游刃餘地的感覺,
無怪乎
先鋒架繩和殿後收尾撤繩等技術與方法
有時會有夥伴
行有餘力地爭議著~

但事後細細回想...
覺得先鋒者絕對是需要
也絕對是值得
大家給予正面的鼓勵與嘉許的,
(當然,若偶有不當的失誤或另有更佳的方法,
馬上予以提醒也絕對是默契夥伴間不可或缺的互助表現)
畢竟先鋒是吃力不討好的苦力,更甭說那往往得面臨攸關性命的冒險一搏!
倘若換個人上場
也未必就一定會做得更好,
或能滿足每個人的技術觀點,或安全性之評判。

相信大家都不否認~
不同的技術與方法通常各有千秋,往往很難論定誰是孰非。
記得以前曾寫過的一句話,此刻頗顯貼切:
「技術無分軒輊,安全實用最重要!」

深深覺得~
夥伴間
除了要能不吝於提供自己的建議,
也要能懂得尊重與欣賞他人技術的方法與優點(要能了解其操作之真正目的或用意)
當然
更要能積極主動地
直接提供有效的協助。

如此,溯行
才能更成熟而安全,也能更順暢而有效率,
而隊伍的默契
也才能讓人更感動!


此次的
「沙里仙溪溯登玉山」壯舉
(應是首次完全由國人組隊並完成溯源登頂的隊伍)
團隊默契若不夠是不可能完成的,
成員間若缺乏互助精神也是無法成功的,
無論如何,
不可諱言的,
這的確仍是一次非常值得喝采的溯登紀錄!

(活動日期:2007/11/10 起,共 8 天(含台北往返車程及接駁時間) )

(溯行成員:張達宏, 蕭智忠, 胡至仁, / 王宗健, 賴相如, 劉信言, 廖伯璋, 古佳惠, 李龍恩, 共9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更多其他的「沙里仙溪溯登玉山」照片和註解

其他溯行夥伴拍的照片:阿信的相簿龍恩的相簿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dar99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